新型电力系统平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2024-10-14

电力企业怎么实现数字化转型?

1、建立数字化业务平台,对生产、运行、管理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如企业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运营平台等。04 数字化安全 提升数字化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电力网络安全稳定、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电力交易可靠稳定。

2、输变电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预装或后期加装集成传感器,利用如多源时空数据耦合和高保真动态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设备缺陷识别和状态异常预警。我国电网企业正面临电力供需平衡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十四五”期间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以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需具备以下关键能力:首先,感知并解读颠覆。企业应敏锐察觉市场趋势与技术变革,理解其对自身业务的潜在影响,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变革。其次,通过试验快速建立与推行新理念。企业应鼓励创新,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产品与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再次,充分理解和利用数据。

4、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设备进行感知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整个工厂系统的运行效率。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批准立项

科技部办公厅于3月29日发布的国科办基〔2011〕20号文件中,透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校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已获得批准,被列入2011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一重要立项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科技部办公厅2011年3月29日颁布的文件《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办基〔2011〕20号)获悉,科技部已同意我校申报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制定建设计划。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对外开放5年多的“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而成。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面向我国规模化新能源开发利用重大需求,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重大科技问题,将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开展创新性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依托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致力于我国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科技问题。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特别关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的领导阵容中,刘吉臻教授担任了实验室的主任,他的学术威望和专业素养对实验室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黄其励院士则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指导和战略支持。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公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蓝图和指导。绿色产业的兴起为投资领域开辟了新机遇,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正步入新阶段。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目标是绿色、低碳、高效和智能,推动能源系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2、“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布局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全局,对现代能源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展望2035年与“双碳”目标任务衔接,推动全要素相互促进,突显能源体系整体构建。

3、《规划》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电网核心技术的发展,以及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它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和能源的融合,为新能源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

5、隔墙售电的定义涉及到的电价计算方式是:市场化交易上网电价加上过网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过网费的收取标准是推动隔墙售电的关键因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电力领域的改革任务。

6、《规划》是我国“十四五”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科技创新规划等有机衔接,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发展重大需求和能源技术革命重大趋势,规划部署重大科技创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