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专门设一套设备作为主设备的备用设备,正常运行时,主设备运行,备用设备不投入运行,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用设备自动投入带故障设备的负荷,这套设备叫明备用。
【答案】: 明备用指的是设置一套专门的设备作为主设备的备用,平时主设备正常运行,备用设备不启用。一旦主设备出现故障,备用设备能够自动接管故障部分的负荷。 暗备用则不同,它没有专门的备用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两套设备都在工作,其中任何一套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套能够承担故障部分的负荷。
专门设置备用电源:明备用的方式是指专门设置一备用电源,并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某台工作变压器故障断开时,可选择性地迅速将备用变压器投入到停电的那段母线上去,以保证立即恢复供电。
备自投装置根据备用方式,可以分为明备用和暗备用两种。明备用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有专门的备用变压器或备用线路。例如,正常运行时,QFQFQF5处于断开状态,变压器T2作为TT3的备用。 暗备用则是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专用的备用电源或备用线路。
1、定义:三相四线制是指电力系统中的三相电源通过四根导线进行传输的方式。其中,三根导线用于传输三相电源,另外一根导线作为零线,用于电流的回流和保持系统的中性点电位稳定。 应用场景:这种系统在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中较为常见,适用于一些不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器或对地漏电保护的场景。
2、三相四线制指的是一个电力系统中,有三个相位线(LLL3)和一个中性线(N),以及一个保护地线(PE)。在这种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地线通常通过同一根导体连接,这种情况下的电力系统结构被称为TN-C。
3、三相四线制是指三根相线、一根PE线和一根中性线。在正常情况下,当三相负载平衡时,中性线是不需要的,PE线用于连接设备外壳,当设备发生漏电时,PE线将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避免触电。 中性线上不能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4、三相五线制是指A、B、C、N和PE线,其中,PE线是保护地线,也叫安全线,是专门用于接到诸如设备外壳等保证用电安全之用的。PE线在供电变压器侧和N线接到一起,但进入用户侧后绝不能当作零线使用,否则,发生混乱后就与三相四线制无异了。
5、三相平衡时,中性线(零线)是无电流的,故称三相四线制)。三相四线制是带电导体配电系统的型式之一,包括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主要用于提供380V线电压和220V相电压,有的场合也可以用来进行零序电流检测,以便进行三相供电平衡的监控。
我国,三相电是380V/220V。380V是线电压,即火线间的电压。220V是相电压,即火相与零线间的电压。
三相电是三个火线,三个火线和火线之间是380伏,其中的任意一个火线和零线都是220伏,所以要接出220伏电压方法就是在380伏上取一根火线和零线组成连接就可以了。三相电源采用三角形连结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即两条火线间电压为220V;此时U、V、W三条均为火线,两火线之间电压即为220V。
我国的三相电分为民用电和工业用电,民用电三相电为220V,工业用电三相电为380V。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
三相电是380伏。三相电是电流的一种运送形式,由三个振幅一样、频率一样、相位相差120度的交流电组成。三相电是由三条火线和一条零线组成的,三条火线中的任何一条与零线的电压都是220V。工业用电和民用电同为380/220V电源系统,只不过民用220V只是用其中的一相罢了。
三相电是380v。所谓三相电是指三相火线,相邻火线之间的电压为380V。三相电有四根线,其中三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380伏的电是作为工业用电,二相电一般是220伏的,有二根线,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220伏的电是作为民用电,或者小形机械用电。
三级配电是指配电系统中的三个层次。 第一级配电:通常是指电源进线到进线开关柜的部分,是配电系统的起点。主要负责从电力系统接受电能,并通过主开关向下一级配电设备分配电能。 第二级配电:一般指从分配电柜到各个楼层或主要设备的配电点。
三级配电系统是一种电力系统配置。配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点向用电设备分配电能的系统。而三级配电系统则是这种配电系统的一种形式,通常应用于大型建筑或复杂的电力分配场合。其主要特点在于采用了分级的配电方式,分为三个层级,每一层级负责不同的电力分配任务。
三级配电是指电气系统在配电环节上,从电源点出发,依次经过三个层级进行电能的分配与输送。这三级通常包括:一级配电,二级配电,三级配电。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配置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电安全。 一级配电主要负责从电力系统接受电能并分配给下一级。
三级配电是指总配、分配、开关箱。三级配电,逐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一锁。配电具体指专用保护零线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叫TN-S接零保护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三级配电系统是指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将配电箱分为三个层级来实现对电力的有效分配和控制。总配电箱作为最高层级的配电装置,用“A”作为标识。它的主要功能是集中控制施工现场的所有电力供应。
三级配电 三级配电是指电气系统经过三个级别的配电过程。通常,第一级配电是从电源到变压器,第二级是从变压器到配电盘,第三级则是从配电盘到用电设备。这种分级配电的方式有利于合理布置电源,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网规划; 在已确定的电源点和负荷点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输电电压等级,确定网络结构及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然后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无功平衡等进行校核。
电源规模规划:电源规划作为电力规划的核心,包含对电力需求的预测、新增电源项目(如发电厂、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等)的规划、现有电源布局的优化以及调峰策略的制定。此部分规划需紧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综合评估各种电源的优势和特点,以制定出合理的电源布局和调度方案。
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环节来说,电源规划就像是其中的心脏,始终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电源规划的工作内容就是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的电网系统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同时研究其电源的出力情况。
供电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供电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到电源的选择、布局和配置。包括确定供电来源,如国家电网、地方电力、新能源发电等。同时,还需规划电源点的数量和分布,以满足供电区域内的电力需求。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描述的是供电系统中的电网配置情况。
电源布局是一项关键的电力工业决策,旨在从全局出发,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动力资源分布、开发条件、交通运输、发电技术和环保要求等,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最小化。它是电力系统规划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个电源基地和分散电厂的合理配置。